手机版 | 登陆 | 注册 | 留言 | 设首页 | 加收藏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未解之迷 > 文章 当前位置: 未解之迷 > 文章

解密:古代尸体防腐八大秘籍

时间:2017-10-27    点击: 次    来源:不详   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


  防腐秘籍二:使用多层纺品缠裹

  刘胜用金缕玉衣裹尸致尸骨无存

  尸体的腐败,细菌的分解是主要原因。而细菌又分为需氧菌和厌氧菌,抑制需氧菌的活动除了要实现杀菌消毒外,必须严密密封尸体以防止空气进入。

  在先秦时期,对人死后的衣着进行了严格的限定。给尸体服衣称之为小敛,放尸入棺为大殓。小敛之时所用的袭服,《仪礼·士丧礼》载:“乃袭三称。明衣不在算。”三称,就是指爵弁服、皮弁服、缘衣三套衣服,但是这不包括沐浴之后所穿的明衣。实际上来说是至少要穿四件衣服。除了包裹厚厚的衣物外,还要为死者填塞耳朵、覆面、裹首、结跗、缚手、套尸,然后在外面再以衾(单被)包裹,以绞结扎。可谓里三层、外三层,严严实实的将尸体包裹起来,最大限度的避免尸体暴露于充满细菌的空气之中。
  
  金缕玉衣

  为什么选择纺织品而非其他物品裹尸呢?这里面是有一定道理的。入葬之初,墓室内的环境是不可能隔绝到防止腐败菌生长繁殖的地步,但墓室中的氧气很快被随葬品中大量的禽、鱼、肉、蛋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消耗,又因为内棺和墓室都是密闭的,因此在椁室中形成了缺氧环境,从而使需氧菌得到了抑制。但是此时还有厌氧菌存在,一样能够导致尸体腐败。用纺织品裹尸,是因为尸体的蛋白质、脂肪及随葬的丝织品分解产生的有机酸,使棺内环境逐渐向酸性转化,导致厌氧菌无法适应并最终死亡,这样尸体的腐败过程终于停止了。

  还是以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为例,这具女尸全身裹各式衣着约二十层,然后从头至足横系丝带九道,脸部还覆盖着面罩。经过这种处理后的尸体,最终导致千年不腐,出土时栩栩如生。

  这个道理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众人皆知,但是在实践起来却不一定每个人都以此为准。西汉时期的刘胜墓以出土惊艳世人的金缕玉衣而闻名,但是这件金缕玉衣并没有阻挡他身体腐烂的速度。更令他不曾想到的是,这件宝物却经常成为盗墓贼垂涎的东西。尽管刘胜的陵墓躲过了盗墓贼的“光临”,但是他的尸骨却没有因为金缕玉衣的庇护而得以保存,反而腐朽的连考古学者都不曾注意到金缕玉衣中竟然还有尸骨存在,这真是跟刘胜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。

  防腐秘籍三:运用冰块降低温度

  阿尔卑斯山发现5300年前的古尸

  尸体的保存,除了上面两种方式之外,用冰块冷冻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。冰的防腐作用,主要表现在降温方面,这对于降低腐败菌的活跃程度,延缓尸体腐败所起的积极作用。

  春秋时期的国君、贵族死后,举行完招魂,在陈放尸体供人瞻仰时,如果是夏天,一般要在尸体周围摆放冰块,用以降低温度,防止尸体迅速腐败。《礼记·丧大记》:“君设大盘造冰焉,大夫设夷盘造冰焉,士并瓦盘,无冰。”《仪礼·士丧礼》:“士有冰,用夷盘可矣”,但是那时没有现代的制冰手段,冰的保存是非常困难的,因而只有达官贵族才具备使用冰的条件。

  古代不是没有冰箱而是没有制冷的冰箱。冬天的时候,人们在冬天把湖或河的冰凿成一块一块,然后窖存起来用稻草、泥封好。等夏天的时候取出来用来保存易坏的食品。那时一些官宦人家有一种冰箱,这种冰箱分为两层,上面放食物下面放这种天然冰。保存尸体也是同一个道理。在夏天时,把冰放在大盆里然后把盆在尸体下面。以此达到防腐的目的。

  当然,也有一些因为自然因素导致尸体被冰化现象而保持多年的例子。1991年,在阿尔卑斯山区发现了一具“冰人”尸体。这个冰人临死时穿着鹿皮外套,外加一件防寒防雨的草编大衣,头戴一顶圆形小帽,此外,还带着一张弓、十几支箭和一把铜斧。
   阿尔卑斯“冰人”
  阿尔卑斯“冰人”

  冰人被发掘后,即由直升机运往德国的英斯伯拉克法医研究所。经放射性同位素测定,这冰人系5300年前的古尸。这是迄今发现并保存得最完整、最古老的古尸,要比中国马王堆的古尸还要古老3000多年。现在它的皮肤、内脏,甚至眼睛都保持完好,看来用冰冻的措施来保存尸体也是古人的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上一篇:揭秘:中国古代十大秘术,博大精深!

下一篇:大唐灭印度之战,一个外交官灭掉天竺

推荐阅读
凯立德2019冬季版更新..
粤ICP备13076123号  |   QQ:4805346  |  地址:Com  |  电话:92777708  |  
Copyright ©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,授权Www.Qtxw.Com使用 Powered by 55T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