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 | 登陆 | 注册 | 留言 | 设首页 | 加收藏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未解之迷 > 文章 当前位置: 未解之迷 > 文章

解密:古代尸体防腐八大秘籍

时间:2017-10-27    点击: 次    来源:不详   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


  防腐秘籍六:棺内放置花椒香料

  刘表子琮尸体香气十里之外可闻

  香料可以保持空气清新,也可以使人体散发迷人香气。同时,由于它本身还具有防腐杀菌的性能,早在几千年前就被涂抹在尸体上用来防腐了。古埃及人用乳香制造的香尸(木乃伊),至今还保存在金字塔里。我国出土的古尸千年不腐,其中也有龙脑、安息香等香料的功劳。

  考古人员在挖掘河北满城刘胜墓、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时,都在墓内发现了花椒、香囊、香枕等物品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件陶熏炉里也装满茅香,还有一件装有高良姜、辛夷等和茅香混合物的熏炉。湖北江陵汉墓中,棺内放置有杀菌作用的香料,加上棺椁四周以木炭、沙石填塞,使墓室与外界隔绝,造成了密闭的环境。在这种环境之下,再用杀菌药物香料消毒,对尸体保存极为不利的腐败菌就很难生存了。另外,花椒、香料的气味具有较强的挥发性,充溢于棺内的这种气味对棺内微生物的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。所以,在古代,这一类物品被大量用于墓中。古代的文献中也有这样的记载:卢弼《三国志集解》卷六引《述征记》云:刘表冢在高平郡,表之子琮捣四方珍香药物数十石,著棺中。苏合消疾之香,莫不毕备。永嘉中(310年),郡人发其墓,表貌如生,香闻数十里。

  当然,用香料浸泡尸体或者将其放在尸体周围,除了消毒之外,还对尸体保鲜有较好的作用。所以,古人用特制的香酒沐浴,达到了尸体的防腐败和防自溶的作用。另外,人们还在古墓中发现了一些用来存放薰香的香炉,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发现薰香对尸体也有防腐、杀毒的作用。天汉二年(公元前99年),“长安中大疫,宫人得疫”,烧了辟疫气的月支香以后,“宫中病者差”。可见,古人用香料陪葬,不仅仅是想保持尸体散香,更主要的是为了防虫、去蠹、祛邪,防止尸体腐败、霉变。

  防腐秘籍七:优质材料制作棺椁

  西汉“黄肠题凑”用木15880根

  除了对死者进行必要的防腐措施外,古人还对棺椁进行了一些技术上的设置。制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尸体,所用的材料及其厚度都要有利于保存尸体。早在春秋时期,人们就已经很熟练地认清了各种木材的种类和性能。不知道是理论的积累,还是实践的历练,柏木、松木、梓木、楠木等很早就被人们列为制作棺椁的备选木料,并且还排列出了各个级别用料的标准:柏椁者,谓为椁用柏也。天子柏,诸侯松,大夫柏,士杂木也。
  黄肠题凑
  黄肠题凑

  正如以上引文所言,秦汉时期规格比较高的墓葬如秦公一号大墓、马王堆汉墓、西汉的几座黄肠题凑墓的棺椁,用材几乎全为松、柏等松科属类植物。这些考古发现也证明了古代文献记载的准确性。秦公一号大墓主、副椁室选用具有耐腐性强等一系列优良特性的侧柏材;南、北墓碑及箱殉选用较易腐烂、切面不易光滑等性能较差的麻栎;匣殉所用的可能是很差的木材,现在只能依稀辨出其朽迹。

  到了西汉时期,棺椁的用料及规格发挥到了极致。这就是“黄肠题凑”的出现。

  “黄肠题凑”是一个很形象的说法。“黄肠”,就是指柏木的黄心,即去皮后的柏木。“题凑”指木枋的头一律向内排列,这样的堆积形式牢固。“黄肠题凑”,合起来解释就是指,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而成的框形结构。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一圈墙,上面盖上顶板,就像一间房子似的,外面还有便房。天子以下的诸侯、大夫、士也可以用题凑,但一般不能用柏木,因为墓葬用材有严格的等级限制,不过可用松木、梓木代替。汉代的名将霍光死后,汉宣帝考虑到他生前的卓越贡献,“赐给梓宫、便房、黄肠题凑各一具”。

  使用“黄肠题凑”,一方面在于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,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棺木,使之不受损坏。不过这种墓葬确实代价很高,如北京大葆台出土的“黄肠题凑”,黄心柏木多达15880根!尽管浪费,但是只要能够达到最佳的防腐效果,古代达官贵族们才不管那么多呢!可以说,“黄肠题凑”是古人制作棺椁防腐技术的一个极致。

上一篇:揭秘:中国古代十大秘术,博大精深!

下一篇:大唐灭印度之战,一个外交官灭掉天竺

推荐阅读
凯立德2019冬季版更新..
粤ICP备13076123号  |   QQ:4805346  |  地址:Com  |  电话:92777708  |  
Copyright ©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,授权Www.Qtxw.Com使用 Powered by 55T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