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球上的五次大灭绝
时间:2017-10-30 点击:
次 来源:不详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第三次:二叠纪-三叠纪之交大灭绝 时间:2.45亿年前 原因:气候变化 后果:物种数减少90%以上 到了二叠纪,地球上一派欣欣向荣景象,海百合、菊石、珊瑚和鱼类在海洋中异常繁荣,两栖动物以及爬行动物进一步深入内陆活动,这段相对稳定的时期持续了大概1亿年。到了二叠纪末期,大约在2.45亿年前,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集群灭绝事件发生了。 据统计,这次灭绝事件导致生物科数减少了52%,物种数减少了90%以上,受影响最大的是海洋生物,特别是底栖生物和窄盐性生物。超过3/4的脊椎动物消失了,蜥蜴类、两栖类、兽孔目爬行类也急剧衰落。对此,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解释:海平面波动、海洋中盐度变化、火山活动。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似乎还是气候变化。 第四次:三叠纪-侏罗纪之交大灭绝 时间:2.08亿年前 原因:起因不详 后果:灭绝程度相对较小,恐龙崛起 不少科学家认为,这次灭绝的程度相对来说比较小。一些研究显示,这次灾难造成了60个科的海洋生物灭绝,科的灭绝率大约是1/4。还有研究认为,在三叠纪末期至少有两次灭绝时期,相隔1200—1700万年。但不论是单一的大灭绝还是几个连续稍小的灭绝,在这一时期里,牙形石类全部灭绝,菊石、海绵动物、头足类动物、腕足动物、昆虫及陆生脊椎动物中的多个门类,都走到了进化的终点。 虽然这次大灭绝的损失相对较小,但它却腾出了许多“生态位”,为很多新物种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,恐龙就是从此开始了它们统治大地的征程。此次灭绝起因很不清楚,不过降雨增加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。 第五次:白垩纪-第三纪之交大灭绝 时间:6500万年前 原因:小行星或彗星坠落地球 后果:恐龙时代在此终结 此次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第二大集群灭绝事件,而恐龙时代就是在此终结。据统计,在白垩纪末,生物圈有2868个属,到了第三纪初就只剩下1502个属,受影响最大的是陆地上的恐龙和海洋生物界的浮游生物。除了恐龙灭绝之外,曾在前4次大灭绝中都得以幸存的菊石最终还是灭绝了。 而由于某种原因,某些物种却基本没有受到影响,鳄鱼、海龟、蜥蜴、哺乳动物以及鸟类都顺利地应付了这场危难。恐龙及其同类的消失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登场提供了契机。目前国外科学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解释是,这次大灭绝是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坠落到地球上,引起地球生态系统剧烈变化的直接结果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