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 | 登陆 | 注册 | 留言 | 设首页 | 加收藏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综合资讯 > 文章 当前位置: 综合资讯 > 文章

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不愿意当班干部?

时间:2017-12-24    点击: 次    来源:网络   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
在班干部的竞选中,如果采用一些成人的市侩手段,也许能帮助孩子赢得眼前利益,满足一时虚荣,但更大的代价是扭曲了孩子的心灵,丧失了最基本的品格。

  如果孩子当个班干部处处受制,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,孩子又怎么能够成长呢?

  如果孩子觉得还是当个自由人比较轻松愉快,请尊重他自己的选择。

  上二年级的闺女回家说班里选举中队长、中队委和小队长,自己没当选。小家伙一脸无可无不可,我也全当是普通的“学校新闻播报”,在一边的姥姥不满了:“你闺女就该当当班干部,长点儿责任感!”

  第二天回到办公室,跟同事说到此事,有人说“你傻啊,怎么也得让孩子当个小队长,再慢慢往上当,对升学有用的!你是不是需要私下里找老师说说?”,有的说“千万别当,从小装大人,没劲”……没想到大家对孩子当不当班干部的分歧还挺大的。

  在这里,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投票,看看大家的意见如何:

  只是一个小小的班干部,为什么有的家长紧张又敏感,有的偏偏无感,甚至无视呢?

  首先我想问问三个问题:

  一、为什么我们的小学要设置班干部?初衷应该是服务同学、协助老师工作,应该并没有要培养孩子领导能力的设想,更不是好中选优,把孩子进行分类的手段。

  二、小学的班干部具体做什么呢?班干部负责的事务有:上课喊“起立”、收发作业、统计人数、领消毒水、体育课和放学整队、老师不在时维持班级纪律,到了中高年级要轮流写中队日志等,基本上以协助老师的班级琐务为主。

  三、我们的小学是如何选班干部的呢?我也做了小调查,以北京的小学为例,比较常见的方式是:自荐+由同学投票选举产生。

  我们再来看看国外的小学有“班干部”一说吗?

  国外的小学也有“班干部”吗?

  就文化相近的东亚地区而言,韩国小学有班长副班长,还有学习部长、体育部长等,都是通过班内选举当上的;老师会讲清选举规则,给孩子时间做准备、宣传、拉票等等,若发现孩子违规拉票,会被取消其参选资格。

  相比之下,日本小学的做法很让人感到“意外”:在日本小学,人人都是班干部,诸如班长、摆放桌椅管理员、分饭管理员、扫除管理员、黑板报管理员、电源开关管理员、鞋柜鞋箱清扫员、失物管理员、保健员等等,很多日本小学会按照座次轮流担当班长,有的则是通过毛遂自荐,再由“石头剪子布”决定。

  英国小学通常不设班长等班干部,美国的朋友则回复说:“这里小学没有国内那种班干部,但是会有小助手(teacher’s helper)之类的工作”。

  “中国式班干部”的一些怪现象

  让小学生参与分担班级内部事务,这样的做法在国内外都不新鲜。只是,国内的“班干部”的称谓,直接将政治色彩浓厚的“干部”一词,用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,自然也让学生职务蒙上了一丝“官僚气息“。

  孩子即便当个小队长,别个一道杠,也会有亲友打趣:“哟,当官了呀!”,别的家长和老师也会对班上的“班干部”另眼相待,能当班干部的,总归比一般的孩子优秀一些吧。另一方面,那些学着老师的样子,教训同学的小班干部们,又挺招同学反感的,“她又不是老师,管起人来,比老师还凶!”

  这里我要引用一位日本妈妈与孩子的一段对话:

  妈妈问:“假如你今天做值日生,是不是就可以指挥其他同学?”

  孩子说:“那怎么可以呢?同学之间怎么可以互相指挥呢?就连命令语都是不允许使用的,因为那会伤害被命令同学的心灵。大家都是同学,每个人都是一样的,都是平等的。”

  如果在学校在班级,这个“平等”的大前提没有确定好,当选班干部的孩子就感觉“有权了”、高人一等了,那就难免出现一些与孩子年龄不符的怪现象——

  有的孩子为了当选班干部,想尽办法,用小礼物贿赂同学,也有拉帮结派,要挟同学或孤立竞争对手的,这是不是也叫“不择手段”呢?

  有的小干部向老师汇报违反纪律的学生名单时,就算很多人都违反了纪律,也只挑几个跟自己平时关系不好的同学报上去,这算不算是“党同伐异、包庇自己人”?

  班里举办活动时,眼看着其他小组的节目更精彩,要抢了自己小组的风头,于是心生嫉妒,要么拖拖拉拉不上报节目单,要么借老师之口贬低别人:“老师说了,就这啊,你们愿意演就演吧!”这算不算“打压异己”呢?

  竞争对手考试没考好,就去冷嘲热讽一番,“你这样,还是学习委员呢?”

  ……

  儿童的世界也是一个小社会,有自己的运转规则。一些成人的市侩手段,也许能帮助孩子赢得眼前利益,满足一时虚荣,但更大的代价是扭曲了孩子的心灵,丧失了基本的品格。

  好在,儿童群体自有它的“纠错机制”——如果班干部过于蛮横嚣张,下次再选举,同学们会齐心合力让他落选。

  拉票过程中,要挟对方“你不选我我就不跟你玩了”,或者送礼贿赂同学,这些违规的招数用多了就没人理了,而且万一被公开,可能连参选资格都没有了。

  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

  不愿意当班干部?

  家长们有没有发现,现在的孩子很多都不愿意参与班干部的竞选。家长好说歹说,孩子就是不去参加自荐。很多家长都特别奇怪,明明自己家孩子成绩也很好、活泼外向、能说会道的,为什么就不愿意参与一下竞争,当个班干部多锻炼一下呢?

  孩子不想蹚浑水

  简单开心就好

  说实话,如果班上已经出现了上述的那些怪现象,孩子又看得明白,不想蹚这趟浑水,也许还是比较明智的做法。

  如果孩子不屑于跟某些不择手段的人竞争,不想被复杂的“同僚关系”牵制,想过得简单开心一些,又何尝不可呢?

  有些正直的孩子因为当了班干部,可能还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困扰。有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够,或者爱钻牛角尖的,更是牵扯大量的精力和时间,影响了正常的学习,搞得身心疲惫。

  当班干部处处受制

  还是自由人比较愉快

  第二个原因,恐怕还得回到班干部是“老师之下,同学之上”的角色设定。

  相对于普通学生,老师对班干部理所应当要“高标准严要求”(惩罚也会更重),班干部更得以身作则,比如班上发言不积极,班干部就得带头积极举手发言,别的同学不积极没关系,班干部不积极发言,胳臂上的二道杠,老师分分钟可以让你摘了。

  想起自己小时候被老师指定为数学课代表,从此每次数学考试都胆战心惊,生怕分数“配不上”数学课代表这职务——其实数学课代表的工作也就是收发数学作业而已,为什么要数学成绩第一呢?但实际上呢,直到现在,老师还是会选学科成绩最好的学生来当这一科的课代表,不听话的除外。

  此外,班干部是为同学服务,更是为老师服务的,需要听老师的。作为班干部,要准确传达和执行老师的“旨意”,同学有意见也要强制执行,自己心里反对也不可以说……甚至自己明明知道这样不对,也只能硬着头皮按老师的要求做。

  同样是犯点小错误,普通学生可以,但作为班干部就不可以,不可以在走廊打闹,不可以在教室内喧哗,不可以忘写作业,不可以……同样是违反纪律,普通学生罚抄课文3遍,班干部就得抄5遍。

  同事的儿子今年四年级,是同年龄里比较少见的成绩好、有担当又懂事的男孩了。三年级他当了一年的中队长,四年级说什么都不参加自荐了。家长问了很久,孩子才说原因,原来当时几个不服气的女生,天天盯着他什么时候犯错误,中午在操场上和男生一起疯跑一下,就会被她们告老师;偶尔一次没考好,就被冷嘲热讽。“那几个事儿妈,我实在受够了!惹不起,躲得起!”孩子如是说。

  如果“班干部”三个字让人如此不自在,那就不难理解孩子更愿意当一个快乐的自由人吧!

  为什么“中国式班干部”仍然很抢手?

  孩子希望当个自由人,而不少家长仍希望他们能在比例有限的班干部中“分得一杯羹”。

  由于班干部通过选举产生,可以想见,学习好、特长明显、擅长表达的“明星学生”更容易当选,而调皮捣蛋、寡言内向的学生基本没戏。

  所以,在很多家长看来,当选班干部,是对孩子学习成绩、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各方面能力的一种肯定。而且,各种级别的三好学生虽然也是同学民主投票产生,往往也是在班上这些有更多表现机会的班干部中选出,可见,它不仅“有面儿”,还有“实际的好处”。

  一个更现实而迫切的需求是——小升初时的“推优”。

  在“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,找不到好工作”的逻辑之下,而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差不大的情况下,“班干部”身份就成为家长眼中的一大砝码:学习成绩一样的,班干部优先;都是班干部的,大队委优先;并列都是三道杠的,就看谁连续3年被评为区级三好学生……为了争取有限的“推优”机会,这简直就是一个紧锣密鼓的利益链,容不得家长有任何闪失。

  2017年开始,北京的小升初已经全面取消了“推优”,可谓明智之举,规避了不少问题。

  当班干部就能培养孩子的领导力么?

  也许有更好的途径

  尽管如此,不少家长还是觉得,如果孩子当上了班干部,在待人接物方面总是能够得到锻炼的,会更有责任感,没准还能培养领导力。

  毕竟,那些国际顶级大学,比如哈佛和耶鲁,虽然不再强调考试成绩,那也是要考察孩子的团队精神、领导力、社交能力、服务精神的。

  不过,具体到小学阶段,我还是要劝家长们不要过于紧张。小学班干部承担的大多是班级内部的杂务,如果学校的教学理念比较保守,纪律又很严格,班干部基本上也锻炼不出什么能力。

  而“领导力”从本质上说,是一个人的影响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,并不是当了“班干部”才能有机会培养领导力的。

  如果孩子拒绝参选班干部,或者过于自由散漫,没机会当班干部,家长希望孩子加强团队协作的能力,还有更好的途径。

  同事说,她儿子之前总是注意力不集中,自由散漫。参加足球队后,他仍然不仔细听教练讲战术,结果在一次比赛中进了一个乌龙球,马上被队友指责“你脑子进水了”。自此孩子就学会了要认真听教练讲,明确自己的任务,在改进自己的状态后,为球队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,不仅重新赢得队友的喜欢和信任,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,现在已经是一个会全力以赴、有担当有包容心的小小男子汉了。

  让孩子参与一项对抗性的团体运动项目,或者参与健美操、乐团、合唱团这样的艺术团体(当然孩子得有兴趣),让孩子有一个有归属感的团队,参与团队活动,在与老师、队员的互动中,孩子就有机会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,调整自我认知和期待,了解团队是怎样合作的,为团队共同的目标努力协作,一起比赛或者完成演出。在这个过程中,团队协作能力、孩子的责任感都有机会得到更充分的锻炼。

  看到这里,如果你不再因孩子没当选班干部而焦虑,也不再因为孩子当了班干部而沾沾自喜,就算我没白写啦。

  最后,我也想问问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、校长、老师们——什么时候小学生的班干部制度也能跟国际接轨呢?

  各位朋友,如果关于“班干部”有什么故事经验分享,欢迎留言,海外的读者如果有更多国家的更多做法,也欢迎分享。

  作者简介:

  裙带菜:家有7岁的闺女和3岁的儿子,做过新闻网站编辑、时尚杂志编辑,自称童书妈妈铁粉。

  __END___

上一篇:支付宝商家收款二维码怎么开通?支付宝商家二维码收款怎么弄

下一篇:天猫积分有什么用?会过期吗?教你天猫积分怎么用【教程】

凯立德2019冬季版更新..
粤ICP备13076123号  |   QQ:4805346  |  地址:Com  |  电话:92777708  |  
Copyright ©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,授权Www.Qtxw.Com使用 Powered by 55TR.COM